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

来源:生态环境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有关要求,大力支持先进低碳技术宣传推广应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通过征集、遴选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全面增强低碳技术示范效应,提升产业化应用水平,引导企业探索低碳发展解决方案和绿色转型路径,加快培育低碳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原则

  •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

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系统推进先进适用低碳技术的征集遴选和宣传推广工作,重点关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关键领域,聚焦源头治理、排放监测、储碳固碳等关键环节,形成以多批次发布、动态化管理、常态化推广为特征的低碳技术推广模式。

  • 创新驱动、需求导向

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为需求导向,遴选和推广具有降碳潜力、代表科技创新方向的示范类技术和降碳效果显著、适合规模化应用的推广类技术,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带动效应。

  •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坚持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重视市场在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遴选具有显著经济性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推广类低碳技术。强化政府引导,鼓励企业申报具有巨大降碳空间和投资潜力的示范类低碳技术。

  • 统筹部署、协同发力

加强部门协同与地方联动,在任务部署、资源配置等方面形成促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与行动合力,鼓励地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低碳技术推广模式和成果转化有效路径。

三、主要目标

  • 到2025年,通过发布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

——推广一批先进适用、降碳效能显著的低碳技术

——总结有利于低碳技术供需对接的先进经验做法

——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转化示范案例

——探索科学有效的低碳技术转化模式和推广路径

  • 到2030年,通过后续批次《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带动引领

——逐步形成系统化、全景式的低碳技术图谱,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技术路径更加清晰

——相关支持政策和管理机制更加健全

——低碳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逐步增强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四、重点征集方向

强调以技术降碳潜力和降碳效果为目标导向,按照技术的现金性和成熟度,遴选和推广具有降碳潜力、代表科技创新方向的示范类技术和降碳效果显著、适合规模化应用的推广类技术,主要包括五大重点方向:

  •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类

——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技术

——先进储能技术。包括储热(储冷)技术,新型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大容量超级电容储能技术,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电池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

——能源互联网技术

——氢能开发利用技术

  • 重点领域降碳类

——工业领域降碳技术。包括工业领域电能替代技术,余能利用技术,钢铁、有色低碳冶炼与流程优化技术,石化短流程优化再造技术,石化、化工、焦化、建材等领域重点设备节能改造升级技术等。

——建筑领域降碳技术。包括建筑设计、建造、建材及设备应用等建筑建造阶段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建筑运行调适、能耗及碳排放监管系统、设备维护及更新等建筑运行阶段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建筑拆除、回收、循环利用等建筑拆除阶段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建筑光伏、地热供暖制冷、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

——交通运输领域降碳技术。

  • 储碳固碳类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生态增汇与监测技术

  • 数智赋能类

——数字赋能效率提升技术。主要指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智慧化赋能行业效率提升技术。

——温室气体排放智能化管理技术。主要指在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和自愿减排项目的生产运行控制系统中,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手段对碳排放及减排有关设备仪表运行状况和碳排放有关数据进行在线采集,实现多源数据融合、自动核算、异常数据预警,或污碳协同控制评价、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减碳绩效考评等碳管理功能的智能化管理技术。

——数据中心降碳技术。包括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高效供配电技术,智能温控/通风系统,高效制冷和冷却技术,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载频和时隙智能关断技术,智能化联动运维管理技术,以及各类可提升信息系统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技术。

  • 非二氧化碳减排类

——甲烷减排技术

——氢氟碳化物减排技术。包括绿色制冷剂合成与替代技术,应用绿色制冷剂的高效制冷技术,绿色冷链物流技术,绿色发泡剂替代技术,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线改造技术及回收、捕获和转化技术,氢氟碳化物(HFCs)回收、捕获和转化技术等。

——氧化亚氮减排技术

——其他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包括六氟化硫(SF6)、全氟碳化物(PFCs)、三氟化氮(NF3)及其他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

五、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实施

地方、企业积极推荐申报低碳技术,生态环保部等六部门联合组织评估筛选,各方共同推动现金低碳技术推广应用。

  •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低碳技术专家库,不断优化技术征集、专家遴选和评审发布流程,确保评选流程公开透明。

  • 创新推广服务

积极发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加强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服务,探索建立低碳技术推广多方联动机制。

  • 强化政策支持

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作为落实各类支持政策的参考。

  • 扩大宣传交流

再国际和国内广泛开展低碳技术宣传交流,讲好科技助力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故事”,深化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合作。

 

附件: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申报表及填写说明